





用一根普通的金屬絲作“墨水”,就能打印出航空、航天、電力、核電、船舶、軍工等行業(yè)所需的零部件結構。近期,上海產業(yè)技術科研院研制出國內首臺擁有實用價值的“同軸送絲激光金屬3D打印機”,將為各樣關鍵零部件的制造與再制造供給效率更高、成本更低的處理方法?!吧虾9I(yè)門類齊全,再制造資源豐富,期盼咱們研制的裝備有用武之地?!鄙虾.a研院3D打印開發(fā)平臺專家周偉民科研員說。
再制造是一個快速發(fā)展的綠色產業(yè),能讓舊的零部件煥然一新,從而節(jié)省海量原材料和能源,并減少排放。日前,美國的再制造產值已達500億美元/年,而我國僅為5億美元/年上下。怎樣在產業(yè)技術上實現“彎道超車”?激光熔覆3D打印是一種特別有潛能的新興技術,擁有節(jié)材、節(jié)能、成形不受零件繁雜程度限制等優(yōu)良,近年來受到工業(yè)界的廣泛關注。


研究人員展示同軸送絲激光金屬3D打印機制造的零部件。
據周偉民介紹,傳統(tǒng)的送粉式激光金屬3D打印技術以金屬粉末為原材料,利用高壓氣體噴射到沉積位置,再利用激光照射熔化,最后凝固成形。這種技術在航空、航天、核電等行業(yè)得到了一定應用,但存在粉末利用率低、有粉塵污染等問題。
為此,上海產研院圍繞激光熔覆3D打印技術展開攻關。經過近兩年自主開發(fā),一臺同軸送絲激光金屬3D打印機近期面世。它經過一個激光熔覆頭,將一束高功率實心激光轉換為同軸環(huán)形激光,并聚焦在工件上;金屬絲從環(huán)形激光的正中心同軸送入熔池,進行熔化沉積。這臺裝備的最大激光功率達3000瓦,絲材直徑為1.0—1.6毫米,運用316L不銹鋼時的打印速度是5—30克/分鐘。它已成功打印出一個直徑60毫米、高250毫米的圓環(huán)樣件,由600多層堆積而成,表面粗糙度僅為15微米。經測試評定,這臺同軸送絲激光金屬3D打印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。

研究人員在操作同軸送絲激光金屬3D打印機。
上海產研院博士后王涵暗示,運用金屬絲代替金屬粉末擁有非常多優(yōu)點。金屬絲更便宜,利用率更高,亦更易保留,況且不會對周邊區(qū)域產生污染。以鈦合金為例,金屬絲的價格是300元/千克,僅為金屬粉末每千克價格的非常之一;用金屬絲打印材料的利用率能夠達到100%,而用金屬粉末廣泛不超過30%。這兩個成本,就相差30倍上下。況且鈦合金是戰(zhàn)略級貴金屬材料,其利用率的大幅提高對國防建設擁有重要道理。

研究人員在操作同軸送絲激光金屬3D打印機。
按照計劃,上海產研院3D打印開發(fā)平臺將在今年年內,具備關鍵零部件的修復再制造能力;將來兩年內,實現同軸送絲激光3D打印技術在修復再制造行業(yè)的產業(yè)化應用,為國內工業(yè)制造和再制造產業(yè)發(fā)展供給利器。
欄目主編:黃海華 文字編輯:俞陶然 照片編輯:項建英
照片攝影:賴鑫琳